遇见东师

2024.02.06
供稿单位
社会科学处
文字
杨弘
封面设计
刘琨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吕春宇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协商民主体系健全与完善研究

点击次数:

【项目主持人】

政法学院 杨 弘

【研究内容】

  该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项目(编号23ZDA068)。课题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具体要求,探讨协商民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问题。具体而言,课题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语境,厘清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完善与发展进程中应秉承的价值预设,完成相关概念、理论内涵的阐释;立足理论阐释成果,将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和完善的价值预设具象化为带有一般性运作体系的协商民主主体、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过程和协商民主实践四个子体系,分别解决协商民主主体参与的充分性和良性互动问题、协商民主制度的权威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问题以及协商与民主的张力问题、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与执行的有效衔接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统合理论阐释和实证考察,系统、科学地凝练出协商民主体系发展过程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出发点、以制度供给与落实为着眼点、以全方位的治理效能提升为落脚点的推进路径与具体策略,进而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与发展。

【研究基础】

  项目负责人以及课题组成员主持并完成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6项以及省部级各类项目4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招标项目4项,出版相关专著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上述学术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能力、研究方法以及各类资料占有方面奠定了必要的学术基础。本课题除具备了颇具实力的研究团队以外,还得益于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学院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创新之处】

  本课题力求在四个学术观点上有所突破、创新或推进: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如何激发“中国协商民主体系”“独有的”制度安排、优势及其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具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二是,提出并论证中国协商民主体系是由四大次级体系——主体体系、制度体系、过程体系、实践体系构成的,并阐释和论证其何以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各方面有效整合和统一的方式。三是,深入分析和论证“合理性、权威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中国协商民主体系“程序完善”的内容和要求。四是,从“过程”视角、闭环性和动态性等特性出发论证和阐释健全和完善中国协商民主过程体系的“环节完整”的具体规范、整体流程与关键节点。

【建设目标】

  本课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目标和方向,以“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和完善”为途径和焦点,既关注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要求,也关注协商民主体系的可操作性问题,力求化解各层次协商与民主的张力问题,以及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和完善与执行的有效衔接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更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这一研究涉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及其二者关系、治理效能、制度健全和完善等基本理论分析。因此,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民主理论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本课题在研究成果方面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学术专著2-3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健全和完善中国协商民主体系研究》(80万字左右);研究报告2-5篇:《程序合理的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内在价值维度与逻辑构成》《健全完整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运行环节的衡量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健全和完善全方位的协商民主实践体系》(均2万字左右,题目暂定);发表系列论文15篇(篇均1.3万字左右)。

【应用前景】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和完善研究”是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为目标和方向,探讨协商民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好在发展问题。这一研究涉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及其二者关系、治理效能、制度健全和完善等基本理论分析,本课题力求在学术上论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民主理论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内再联系和机理。同时,本课题将“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和完善”置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之下,可以为国家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各级深改委办公室提交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